中国工艺烈酒的终结,还是启点?

          “工艺蒸馏”烈酒区别于“量产标品”烈酒,其定义是:年产量不超过25升;同时,完全使用谷物原料。

         “工匠技艺”简称工艺,这个词无处不在,滥用到被商业所淹没,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。

 

在做烈酒包装设计的时候,我们经常讨论应该使用哪些词语来表达它的价值,比如:小批量、限量版、精品、手作、定制等等,虽然通常是由技术来定义,但是灌装商/贸易商更具神通,对“食用酒精”不同程度的使用,能立竿见影的降低产制成本,从而忽略掉“原料甄选、糖化工艺、蒸馏技术、能耗控制”等等技术基础,省去诸多环节,利用繁多的人工添加剂,勾兑出所谓精品烈酒。消费者实在是难于辨别和决定了。最终使得这些“精品类”描述并不能真正保证品质,“匠心”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。这是“工艺烈酒”的终点

如果说,烈酒蒸馏厂调酒师的技艺和心意,工艺蒸馏烈酒则充分体现了蒸馏师对于谷物原料的敬意。当代文化主流是完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结合,随着标品烈酒的大行其道和消费者认知升级,饱含“匠心”的工艺蒸馏烈酒对独特个性的诉求,必将为烈酒消费市场的明亮篇章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工艺蒸馏烈酒的品牌,除了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引导和教育消费市场,更重要的是需要透明和诚实。否则,无法区别于那些神通的灌装酒商/贸易商。